剪紙藝術課
在多種教育途徑和教育工具之中,民間剪紙藝術因其源遠流長并具備十分濃厚的文化教育意義,成為幼兒教育中一項極具特色的教育內容。在藝術教育中,能夠融合多方面的因素,讓幼兒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自覺參與藝術學習過程,提高動手能力,在長久的學習中,感受到傳統優秀藝術的魅力所在并逐漸形成良好人格,提升綜合素質,達到理想的教育培養目的。
剪紙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,它歷史悠久,有著豐厚的生活積淀與底蘊,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蛇觀念或情趣,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。同時剪紙也是一種綜合的藝術,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增進,如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、觀察能力的培養、智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很有幫助;它因材料易得、成本低廉、適應面廣、樣式千姿百態、形象生動而受到大家的歡迎,通過參加剪紙學習班,小朋友掌握了很多剪紙方面的知識和常識,同時也通過剪紙的過程了解了很多生活常識,并大大地增強了學習美術的興趣,對美術課起到了推動作用。
很多小朋友都十分喜歡色彩艷麗的剪紙,但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剪紙沒必要,不過就只是剪剪窗花,沒什么發展,這是種錯誤的觀點。剪紙這種民間藝術的題材都來源于生活,來源于大自然。因此,在孩子創作剪紙的同時,首先學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,孩子也自然而然的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,做一個有心人,學會觀察并善于觀察。
•培養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。剪紙的過程中要求眼準手穩,因此在這過程中就要求孩子“看”和手“動”的頻率保一致,靈活自如的剪裁。這樣孩子便在不知覺中,練就了手眼協調的本領。
•培養孩子的耐性。剪紙是一種安靜的藝術,它需要孩子專心致志的,按著畫好的線條,小心的裁剪,不急不躁。這樣久而久之,孩子也就練就了“心靜如水”的境界,而自然而然培養了孩子處世沉穩、耐心細致的好性情。
•提升了孩子的智慧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:“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。”我們也常常將“心靈”、“手巧”并稱,因此不難看出,培養一雙巧手也就意味著提升了智慧。這是應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與潛能的挖掘。在剪紙中,孩子們通過眼睛的觀察,大腦的構思,雙手的剪裁等一系列步驟,在完成作品的同時,也使大腦得到了開發與提升。